杂食是什么东西?
“杂食”这个概念在动物界是指能同时摄取不同种类的营养,在人类则指的是饮食习惯的多样化。 人类的杂食性体现在对于食物选择的广泛性上,一方面由于人体结构所限,不可能从自然界摄取到人类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尽管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来弥补);另一方面则是人类进化历史中形成的对于食物的偏好。这种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营养的摄取和利用效率,因此有科学家推荐将我们的食谱概括为100个基本元素(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试图通过这种指导来矫正我们对某些营养素或能量的不适当摄取。
杂食对人类的重要性除了体现在个人生理层面之外,还体现在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上——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和饮食结构的建立是有很大差异的。例如在美国,由于社会经济和交通等方面的便利,人们能够购买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因而美国人的饮食结构体现出极大的多样性;然而在中国,由于地理和文化因素的限制,人们的饮食结构就要简单得多。因此可以说,对“杂食”的不同理解深刻影响着人们关于营养、健康和消费的观念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