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品种好不好看什么?
我们通常用“好笑”来形容一个东西,但很少说“好香”或者“好吃” 香味和味道是可以量化的感官感受,而笑则是一种情绪表达。 当我们在描述“好玩”的东西时,其实是在描述一种情绪的共鸣,比如看到一张很好笑的图片会产生共鸣说“哈哈,真好玩!”,听到一首旋律动人的音乐会感觉到“有趣”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刺激狗狗的视觉、听觉、嗅觉或者是玩弄它的皮肤使它产生快乐的感觉(多发生在游戏过程中);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感观刺激人类自己,如看着一本漫画书会忍不住发笑,听着一首熟悉的音乐会使思绪飘向远方等。对于动物行为学者来说研究动物的“可玩耍性”是很重要的,这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行为发生的背后机制。
早在1965年Dr. Ray Coppinger就提出了“玩耍假说”(Play Theory)来解释犬的行为模式。该理论指出,所有动物都会通过玩耍来锻炼技能并巩固群体内的社会关系(例如交配的前戏)。而且这个过程中,玩耍所激活的脑区和遗传物质与学习、记忆和其他重要生理过程是相同的。在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玩耍-学习”关系的证据。
由此看来,“玩”对于动物和它们的认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玩”对动物来说都是有益的?其实不然。 如果不对某些行为加以限制,它们可能会对动物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例如,在野外环境中当一只雌性土拨鼠发现雄性土拨鼠在跟她求爱的时候同时也在跟她开玩笑(轻轻挠她痒痒),一旦她没有理解这个玩笑的性质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雄性土拨鼠很有可能因此丧失交配的机会或生命。 同样的,对人类而言有些笑话虽然听起来很“无聊”却可能隐藏着危险——一个坏笑可能让你忘记吃药,两个坏笑可能让你忘记带钥匙,三连坏笑可能让你忘记自己正在开车! 所以当我们评价一个物种好不好玩的时候,应该结合它的生活史以及当前面临的威胁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人类而言,也许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可以丰富感知能力、增强群体凝聚力并且有助于个体发展的“好玩物”。而对于宠物人来说,做到这些似乎并不困难,因为你拥有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