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容易得犬瘟细小吗?
先说结论,纯种比杂种更容易得这两个病。 先来说犬瘟热(Disease),在犬瘟热的病原体未被发现之前,人们一直以为这是畜栏内的“老鼠疫病”;直到1983年,美国科学家Wittemyer等才首次证实犬瘟热病毒的存在。随后,各国科学家们相继找到了犬瘟热病毒的其他流行病学证据,例如发病的动物模型、自然感染与实验感染的毒株序列、病毒的分离培养以及血清学反应等[1-4]。 目前,已发现的犬瘟热病毒有两种类型,即犬瘟热病毒型和犬腺病毒型,其中后者又可分为三个亚型。不同的病毒类型导致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但主要症状均为高热、呕吐、腹泻、咳嗽且伴有黏膜损伤(眼鼻分泌物增加并呈浆液性眼球突出、眼睑炎)和神经系统症状(兴奋、疲劳、抽搐、昏迷)等[5,6]。 除了病毒性因素外,细菌感染也是引起犬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人类相似,犬的肠道中也存在多种类细菌群,这些菌群互相作用、相互影响,从而维持着动物体内环境的稳定。然而,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如寒冷刺激、饮食不当、更换环境等),菌群之间的平衡会被破坏,从而引起致病性菌群的繁殖,造成肠胃道功能紊乱,进而出现腹泻。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也可直接损害肠壁,引起腹泻。
再说细小病毒病(Parvovirus Disease),细小的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感染哺乳纲兽类后,其免疫原性较低且无宿主特异性,可导致各种年龄的犬发生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目前,已被确认的有两种细小病毒,即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和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两者属于不同属,但具有相同抗原结构的相同嗜性病毒。 临床上,犬细小病毒病的表现比较多样,但以消化道病变为主。猫咪则表现为肠炎,多继发于猫瘟疾病后。病毒从消化道侵入机体后,首先在胃肠道内增殖,继而扩散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