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传腹病毒会传给人吗?
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 virus,FCV)属于RNA病毒、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包膜、基因组5'端不连续开放读码框架,可产生3种糖蛋白,引起猫的腹泻、肺炎和急性胃肠炎。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国外报道其感染率可达70%~90%[1-4]。我国目前尚未见有关FCV感染的正式报告,但一些研究曾发现猫粪便中具有抗FCV的抗体,说明本病在我国也存在[5] 。
目前认为, FCV 有两种血清型 ( FIP-I 和 FIP-II) , 分别由不同的核苷酸序列组成。虽然不同类型的病毒可在同一宿主细胞内共存,但尚无证据表明这两种血清型之间存在基因流动或遗传重组现象。在临床上,一般根据病毒血清型的不同将患畜分为 2 组,即 I 组和 II 组。I 组的临床特征是胃肠道炎症为主,如消化不良、食欲下降、呕吐、腹泻;II 组的临床特征以呼吸道病变为主,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咳嗽。
近年来,随着抗结核药物在动物领域的应用以及动物饲养方式的改进,该病的自然发病率已有显著降低。然而,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期长、隐性感染比例高、病程长等特点,且不易被发现,因此常呈地方性流行状态。一旦条件适宜,即可迅速传染给其他动物,造成较大危害。
1.2病原学
病毒的外壳由类脂双层分子构成,表面有刺突状突起,整体形态类似“日冕”。病毒的核衣壳由核酸与蛋白质构成,形状多变,在电镜下可见圆形、柱形、多边形等。病毒颗粒通过囊膜上的神经氨酸受体进入细胞,然后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病毒增殖过程中需要依赖细胞器合成相关酶类。
1.3流行病学
1.3.1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携带病毒动物。动物携带的病毒主要存在于消化道中,但也可能因肠道外感染而通过血液向全身组织器官扩散,从而引发全身性的感染。
1.3.2传播途径
目前普遍认为, FCV 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前者是指患有 FIP 的动物直接向其他动物(含哺乳动物及鸟类)传播病毒;后者是指患病动物直接接触的物体(如器具、衣物等)传播病毒,经消化道感染其他动物。
病毒也可经过胚胎传递而发生垂直传播。本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1.3.3易感动物
所有年龄的猫对 FCV 均易感。幼年动物免疫应答能力差,更易被感染,且感染后症状更为严重。成年动物虽可抵抗病毒感染,但体内潜伏病毒可长期存活。
研究表明,猫对 FCV 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即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另外,由于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也导致了猫群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进而增加了 FCP 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所以,尽管目前尚不能确定激素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直接诱发疾病,但停药后可观察到的 FIP 临床症状明显,且复发率高的特点足以表明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