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巴哥三颗痣?
首先明确一点,巴鲁姆克(Boromir)并非“拥有三滴眼泪的树人”,因为他并没有流下过泪水——“三滴眼泪”是另一桩迷案,和这位辛达语名Boro(发音近似“巴鲁姆克”的灰精灵没什么关系。 这些痣实际上属于雀斑,在书中它们是
那么接下来简单讨论一下为什么它会出现在脸上——也就是为什么不是爪子、喙或者羽毛的一部分——以及它们到底是真是假的问题。 对于第一点,《指环王》作者托尔金曾在写给英迪帕·史崔特的信中提到,他给所有中洲生物都设计好了脸,所以雀斑一定就是真的,因为“如果脸上长满了这样的斑点…那他们就不可能把东西弄进嘴里了”(致英迪帕·史崔特,1958年6月2日)。 这似乎是一种解释,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些雀斑就应该长在嘴巴周围,而非脸颊上;而且它们应该是连续排列的,像一颗颗小痣一样。
第二点,当然是因为这是小说,而且是在计算机图形学还没有如此普及的时代写的。因此作者需要一种简单的方式让读者理解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有生命的”或是“具有人类特征的”。而皮肤上的皱褶和斑点无疑是非常具象化且容易被理解的符号。所以尽管有这些符号不代表一定是人类的形状,但如果没有的话一定会导致读者的困惑。
我举一个相反的例子:在《精灵宝钻》中,托尔金多次使用“无皮的”来形容魔苟斯,其本意是指没有皮肤的生物,即异形生物。但在翻译成中文之后,这个名词就成了“无皮肤的”(注意看中文翻译成“无皮”的地方都涉及异形生物),显然这是一种增益解释,以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认知。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增加了意思,却没有增加太多文本信息(异形生物的特点就是皮肤特点吗?),因为译者增加的内容恰好是该词汇在本语法体系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