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什么品种的狗?
唐惠宗李适特别爱狗,他的最爱是一只小猎犬,名叫“雪儿”(是不是觉得这个名称很耳熟?). 唐宪宗李纯也有一只爱犬叫“雪狮”. 关于他们的宠物狗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一次,李适带着雪儿去参加大臣们的宴会,席间君臣们正高兴地喝酒聊天,忽然一只老鼠窜了出来,大家都惊呼起来,可李适却笑呵呵地对雪儿说了句:“爱狗啊!快咬它!”话音刚落,雪儿就扑上去死死咬住了老鼠的尾巴. 李纯的雪狮同样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宠物,它的玩具是鸟和兔子. 每次雪狮捕猎回来,李纯都亲自给它放血、烹饪,然后才享用美食。
除了雪儿和雪狮,唐朝还有不少宫廷御犬. 唐穆宗李湛最爱的爱犬叫“小狮子”; 唐敬宗李湛的宠犬有名有“细犬” 和 “赤赤”; 唐武宗李炎的“小猎犬” 唐宣宗李忱的“细犬” 唐人爱犬不仅品种多,而且像皇帝一样有许多爱称,比如上面提到过的“雪儿”又称为“小狮子”,而“小狮子”又有“黄小狮子”与“黑小狮子”之分——“小黄”是唐宪宗李纯的爱犬,而“小黑”则是唐昭宗李晔的宠犬.
在唐朝,外来犬种也日渐增多,多来自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及天竺(今印度)等地。杜环《经行记》记载,在摩伽国,“恒有狮子,国人养之,驯良无所害也。犬每欲斗时,辄以此兽近之,则威势怯弱,不敢奋击矣。”这里记述的摩伽国处于今印度加尔各答一带,其时当地人已将狮子来压制犬类。在唐朝长安城内常可见到狮子,据推测可能是宫廷驯养或艺人作为百戏观赏动物所用,但不会形成规模。
波斯犬传入中国也有记载。唐玄奘弟子慧立所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天宝三载正月,使还。……二月,于内道场,设内廷道俗斋,仍致狮子、五天摩伽国所出瑞象、大食波斯所献名马,又令诸国所进歌儿舞女,及百官内人迭为倡优。”
唐朝文人韩愈的《桃源图》中有“波斯御带皆锦绕,立王国佩尽金章”的名句,这是赞美波斯狗佩戴华丽的项圈和璎珞,王侯公卿以拥有此犬为贵。陆龟蒙在《犬离主》一诗中则写到:“……日月光不照,贤达莫能寻。独饮黄龙水,每逢青露岑。数名为避事,无处不幽擒……”对波斯犬的外表和习性作了描述:“波斯狗毛褐色,长毛,善捕鼠狸等兽,性畏日月光明,喜暗处,多幽囚于石匣内。”
唐人李廓诗:“驯扰亦何求,群行近玉楼”,咏的则是大食犬。罗隐诗:“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写的是天竺犬。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就有波斯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