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怎么得的?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呕吐腹泻、粘膜溃疡和皮肤坏死等,病死率高,是目前危害养犬业安全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 。该病通过病原的垂直传播和水平感染在犬群中传播蔓延,常呈地方性流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发病犬及其粪便中的犬瘟热病毒,患病犬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中也含有大量病毒,这些物质可直接污染喂养器具、环境地面等处,并通过消化道传染给易感动物。 另外,健康犬与患犬直接接触后,也可间接经接触感染,但并不致于发病;而用患病犬的粪便进行接种实验时,只有30%左右的实验鼠发病,并且发病程度也较天然病例为轻。犬瘟热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染,而不依靠于昆虫类昆虫的媒介作用。
流行病学 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犬瘟热疫情轻度发生区,每年春季流行一次,冬季较少见。某些地区由于气温偏低,寒冷季节仍然可以继续传播。有报道表明,在一些封闭的兽医院里,夏季也可以出现犬瘟热病例。 国外一些犬大量散养、管理不良的地区也存在本病流行的迹象。据认为,犬瘟热的传播与犬的品种、年龄、性别以及饲养密度有关。
临床特征 急性病例:多见于出生后4~5周龄的幼犬,除发热外,精神不振、厌食、嗜睡、脱水、体重下降,黏膜苍白,眼鼻溢液,咳嗽,下痢,四肢无力,行走摇摆,严重时可能发生麻痹或者抽搐,最终死亡。
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多见于3月龄以上的幼犬及成犬,体温波动于39℃左右,持续l~2周后逐渐恢复正常。症状较轻,可见结膜发炎、流涎、呕吐、腹泻等。个别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症状,如摇头晃脑、张口喘气、咀嚼反射迟钝、对刺激的反应不灵敏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上述症状逐渐缓解,部分病例可完全康复,但也有部分病例遗留一定的神经症状。
新感染的动物体温升高迅速,可达40.5~41.5℃,并维持3~4d,期间可循环发作。若未得到治疗,病程一般为3~4周,长者可至6周,死亡率高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