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烂鳃敢升温治疗吗?
先说结论,有可能治不好了。再说原因。 锦鲤烂鳃病,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也称寄生虫性烂鳃病);另一种是由外伤感染引起的外伤性烂鳃病。 今天讲的是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烂腮病。 此病多发于夏季,水温较高时,鱼有浮头等不适反应,此时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病鱼死亡。虽然此病好发于夏季,但是并不表示冬季就不会发生。另外,此病也可通过水体传播,进行水平扩散。
1、症状 患病的锦鲤,早期状态较好,呼吸正常,但食欲减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鲤的呼吸频率变快,出现侧卧、翻转、漂浮在水面或沉底,嗜睡现象等症状;后期严重的,头部可能露出水体外,全身痉挛,直至休克、死亡。
观察鱼鳃,可以看到表面有大量粘液,而且黏液容易脱落,在腮盖内、下巴等处黏附有灰尘样、绒毛状物,这些都是细菌及其分泌物的临床表现。 如果打开鱼鳃,可以发现里面有一层灰白色膜状物,这就是由细菌侵入而形成的假膜 (这也是本病命名的由来)。轻拉假膜,可以看到里面有大量絮状物,这些就是细菌及细菌产生的代谢物。
2、病因 从疾病的发生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水质恶化 当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或者pH突然升高,都会导致病菌入侵而导致发病。良好的水质管理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2) 喂食不当 投喂过多的残饵,都会导致水中营养过剩,从而刺激细菌生长,造成病害。正确合理的投饵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3) 交叉感染 由于鱼缸内各个角落都可能存在细菌,当鱼只抵抗力下降之后,就可能被感染,进而发病。所以,注意鱼缸的清洁卫生也是必要的。
(4) 其他因素 比如水温变化、鱼体受伤等,都有可能引起细菌感染,导致发病。 以上只是对病源简单的阐述,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可以百度一下哦~
3、防治方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任何药物都不能长时间使用,否则会造成抗药性的产生。我们用药的原则是“用药适当,勤换药剂”。
对于已经发病的鱼及时用药治疗,预防疾病蔓延。 对于身体较为健康的鱼,我们可以采用预防为主的策略,定期泼洒药物,进行控制,防止感染。 目前,用于治疗寄生虫性烂鳃病的药品种类较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使用。 但无论使用哪种药物,都必须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这样能更好地控制住疫病的发展。 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调整鱼的密度,减少应激;加强过滤系统,降低有害物质浓度;加强换水,加快毒素清除;同时,可以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增强鱼体的抵抗能力。